當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時,不論他是否是應屆畢業生,其實對于這個新的領域來說,他都是一張白紙。剛畢業幾年找不到方向,胡亂換了幾份工作,都不滿意。每次跳槽幾乎都有這種感覺。進入了一個新的行業、新的領域,見到的人,做的業務模式等等都是新的,感覺以前積累的東西都作廢了,一切重新開始學,感覺總是要學習半年左右才能入門。
這也是我為什么會在前面5年走彎路的原因。正應了那句古話“隔行如隔山“。每當新入一個行業,最先付出的就是時間成本,這個是必須的,也是價值最低的時候。只有經過了這個階段,才有可能進入價值更高的第二階段。對于一個剛走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任何一個行業對他(她)來說都是新的開始。而最關鍵的就是知道自己對這份工作是否熱愛。
“怎樣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很多回答都集中在“適合”這個關鍵詞上: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熱情,做了會不會開心,不開心怎么辦...但是我想談談另一個關鍵詞。“什么”。
我嘗試過做不少事情: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樂隊吉他手/主唱/寫歌的人,平面設計,攝影師,視頻剪輯,口譯員,活動策劃人/導演,市場營銷,以及最近在做的新媒體工作。
回顧我開始嘗試這些事情的之前的時候,我并沒有對它們產生很多“是否適合”的思考,只是因為感興趣就去做了;但嘗試之后才發現/學習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細節,
例如: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備課/讀書/充分了解自己教授的內容,需要在語言邏輯/換位思考/問答互動方面有很多訓練和修養;
擁有不錯的審美不一定意味著可以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因為“創意”和“作品”中間的執行過程考驗的不是一個設計師的創作能力,而常常是耐心、謙虛、學會妥協;口譯員是非常考驗抗壓能力的一份工作,并且比起本來就有的詞匯量,短時間的學習能力/重視提前準備/與客戶提前溝通/了解活動場合與觀眾構成可能更加重要;
作為攝影師/攝像師/視頻剪輯人員,比起“發現美的眼睛”和“抓取瞬間”的能力,體力常常更重要。比起在紐約時裝周和其他有趣的活動現場拍攝留給我的美好經歷,我背著將近15公斤的設備滿紐約跑項目、晚上回家熬夜剪輯視頻到日出的體驗讓我記憶更為深刻。
所有這些例子只想說明一件事:我們對于一件事的了解常常和這件事本身相去甚遠,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適合”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常常只是在說“我覺得自己適合做我了解/想象中的這件事”。
誠然,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里,每份工作都在變化,不可能做到100%地了如指掌;但是當我們覺得“適合”之前,應該盡可能多地了解它真正的內容是什么樣。
從事金融行業意味著整天坐在電腦前,咨詢行業常常需要出差、無法和家人/愛人團聚,新聞記者需要盡可能地放棄個人的主觀視角來做到客觀報道、自己的生活常常會被突然發生的新聞事件打亂,一起感悟人生這樣的例子太多,我不再羅列了。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我越來越覺得選擇一份職業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你無法適應無休止的加班/晉升緩慢/薪酬一般,那么看似光鮮的PR工作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沒辦法接受長時間和代碼而不是人類打交道,那么薪酬優厚的程序員工作可能不適合你,等等。
以上的某些例子或許有些極端,但我只是想建議大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盡可能多地了解表象背后的真實情況,收集足夠多的信息后再做出選擇;或者,在你收集到足夠多信息的時候,本來繁雜的選項可能會自動變得清晰簡單。
而這或許就是我之前回答的部分想說的東西,也就是“嘗試”的意義:它的意義并不總是在于“嘗試成功”,而是“嘗試了解/收集信息”。
這個世界上存在“適合/不適合”嗎?我認為存在。先天、后天,太多因素決定了我們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會有明顯的差異;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在目前不擅長的方面做得比大多數人更好。我小時候結巴很嚴重,作為班長發言的時候能一分鐘說不出一句話;但通過自己的訓練以及幾位老師的幫助,我學會了放慢語速、理清邏輯、整理關鍵詞,這反而對我的表達與溝通技巧有了很大的幫助,也讓我對演講以及語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對一件事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所以很多時候“努力”就是這樣戰勝“天賦”的。
“想知道自己做一件事能做多好/適不適合,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力去做,竭盡全力。這樣你絕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真實的體驗/感受/了解。”這個操作起來其實很簡單,全力去做好一件事是不會有錯的,如果全力去做了,結果差強人意,那么可能是不適合/不夠喜歡/缺乏天賦...等等了。
嘗試的另一層意義——“快速失敗”:快速嘗試,快速努力,快速失敗,再嘗試!
我覺得單純把這種行為歸納為“試錯”這樣一個動詞有偷換概念的嫌疑。“試錯”并不是“試一下,發現錯了,再試另外一個,又錯了”這樣單調的重復過程。每一次嘗試之間,正常人都會總結、歸納、學習,然后每一次都會比上一次更加接近理想的職業/專業/學業/生活目標的軌跡;換言之,每一次“試錯”里,“錯”這個概念都會變少,而“對”的概念會變多。
實話講,這個過程其實根本無所謂“對錯”,每個人的興趣喜好不一樣,這個過程只是我認為比較理想的探索了解世界和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過程,說簡單點就是多嘗試。經過一個相對不太享受的嘗試過程,以及其中的教訓總結,之后再做出的選擇會比之前準確一些。